懒惰的科学解释:不要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

续航客服微信二维码-black

留学申请微信咨询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点击下方按钮咨询

联系客服

该文主要探讨了美国留学生在留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懒惰现象,从社会学和科学角度分析了人类懒惰的定义以及由来。文章指出懒惰可能是人类天性的一种表现,但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劳动来推动。进一步分析了懒惰与基因的关系,提出了一部分人可能天生对运动缺乏激情的观点。最后,鼓励留学生在面对懒惰时可以通过行动来抗争懒惰基因。全文逻辑清晰,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懒惰现象,读完全文大约需要5分钟。*

美国留学之后,很多小伙伴发现自己越来越懒了。作业不想做,小组 meeting 不想去,周末朋友约着吃饭也懒得出门。很多时候只想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放空大脑,半厘米都不想移动。要不是快要饿死了,真的连外卖都不想定。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是,意见不同,懒得争辩,别人误会了自己,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就这样,有的人慢慢形成了一个懒惰的恶性循环,但是,内心又告诉自己不可以继续懒下去了。那么,懒惰是一种可以调整的情绪还是一种病?为什么大家都有懒的时候,却都对懒惰非常反感呢?

今天,我们就从社会学和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人类的懒惰。

维基百科对懒惰的定义是:好逸恶劳,缺乏行动的欲望,而不想做任何事。根据百度百科,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总体来看,懒惰就是包括了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厌倦,什么都不想干。很多人认为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都不得不克服懒惰这个天性去工作。如果不上班也能拿到工资,那么,谁还会提倡“996”这么恐怖的工作节奏呢。

基于人类对成长和学习的根本需要,我们对懒惰的态度还是比较负面的。我们批判懒惰,提倡勤奋。但是,由于懒惰是天性,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规则(生物希望通过减少消耗避免食物不足导致的生命危险),我们还发明了“劳逸结合”这个神奇的词汇来调和懒惰和工作的矛盾。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也喜欢各种节假日。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懒惰仅仅停留在情绪方面,他还可以正常的参与工作,那么适当的休息和偷懒是可以接受的。短暂的和阶段性的懒惰是“假懒”;长期的懒惰,试图不劳而获是“真懒”。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大家都认为那些身强力壮却不肯参与劳动和工作的人才是“真懒”。

为什么我们对这些“真懒”的人这么不友好呢?因为我们社会体制的建立是为了推动发展,我们希望鼓励大家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品质。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自己的书里提到,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学原理密切相关,社会追求的公平其实是靠提高效率实现的。参与劳动的人能创造财富,不参与劳动的人无法获得财富,这是大家接受的公平。有了这个公平的原则,想要获得财富的人知道自己需要劳动,于是更多人参与了劳动,社会才能积累财富。如果懒惰被鼓励,那么,社会只能止步不前甚至退化。薛教授的理论正好推翻了“懒惰推动人类进步”这种说法。

而认同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懒惰可以推动人类的进步,人正是因为懒惰,不想走路所以发明了自行车和汽车。好像很多科技的发明都是专门给懒人设计的。其实不然,这些科技的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的劳动更有效率。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让人类创造财富的效率大大提高。

懒惰的科学解释:不要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

劳逸结合的理念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大家参与一定量的工作,享受一定量的休息。不过,有一部分人总是发现自己比别人懒。为什么同样上班8个小时,有的人下班了还有精力自己做饭,而有的人下班倒头就睡?特别是减肥方面,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去健身房,就算不去健身房也能在家蹦蹦跳跳,而有的人却一屁股坐下再也起不来了呢?

美国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有一个关于懒惰的科学解释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600万。这个视频中提到了一种“懒惰基因”(couch potato gene),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懒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研究发现,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大脑和身体被塑造成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正向反应,比如食物、情欲和运动等。当我们吃到了美食,就会感到愉悦。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大部分愉悦都是因为脑中的多巴胺传达到了身体的各个部分,这种愉悦是大脑给我们的“奖励”。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会让大脑产生正向反应,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快乐的事项里包括了运动。对很多人来说,运动带来的愉悦和美食、性欲一样有吸引力。但是,运动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似乎非常的困难。

曾经有科学家对老鼠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根据老鼠是否喜欢跑滚轮将它们分为了两个小组:爱跑组和厌跑组,也就是一组比较勤快,一组比较懒。通过对比发现这两组老鼠的后代差别很明显。经过十代之后,爱跑组老鼠的后代比厌跑组老鼠的后代还是更爱跑,甚至高出75%的几率。经过了16代之后,爱跑组的后代每天平均跑7英里,而不爱跑老鼠的后代每天平均只跑4英里。这样看来,懒惰与基因有关。

科学家发现:爱跑组老鼠的多巴胺系统比较发达,与人类一样,这个系统掌握了动机和奖励系统。对于人类来说,来自父母的基因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基因导致多巴胺系统比较发达的人必须保持活力,不然的话,他们的大脑就会有类似于对海洛因和尼古丁的戒断反应。也就是说,他们天生就对运动成瘾。而那些不爱运动的“懒人”,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他们来说,运动并不能像美食一样有吸引力。

懒惰与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与后天的环境也有关系,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再懒下去了,可以行动起来与懒惰基因抗争。更多美国留学资讯,欢迎关注续航教育。

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

1. 懒惰是一种可以调整的情绪还是一种病?为什么大家都有懒的时候,却都对懒惰非常反感呢?
- 懒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调整,但如果成为习惯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人们对懒惰的反感可能源于社会对勤奋的推崇,以及懒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 为什么有些人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强烈的懒惰倾向?
- 有些人可能拥有"懒惰基因",基因会影响大脑的多巴胺系统,进而影响对运动的动机和奖励感受,使他们对运动缺乏吸引力,表现出更强烈的懒惰倾向。

3. 身体健康和懒惰倾向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 一定程度的懒惰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因为缺乏运动和活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而具有懒惰基因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运动不足的恶性循环。

4. 在美国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自己的懒惰倾向?
- 可以尝试制定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计划,鼓励自己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和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积极的同伴互相激励。

5. 懒惰对个人成就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 长期的懒惰可能影响个人的成就和幸福感,同时也可能使整个社会的进步受阻。因此,劳逸结合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6. 如何辨别懒惰是“假懒”还是“真懒”?
- 短期的懒惰可能是为了休息和调节,而长期的懒惰可能是消极的行为习惯,试图规避劳动和责任。对“真懒”现象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7. 懒惰基因是否意味着无法克服懒惰?
- 尽管懒惰基因可能增加懒惰倾向,但个体仍可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懒惰倾向。

8. 懒惰与经济学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 在经济学视角下,懒惰可能降低劳动力的生产力,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劳逸结合的理念是平衡懒惰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人工智能chatGPT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美国招生协会
AIRC权威认证

2000+ TOP50
成功申请案例

7000+ 学校
独家数据库信息支持

点击了解详情

留学宝典

史上最全留学指南

续航客服微信二维码-black

咨询留美申请详情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点击下方按钮咨询

联系客服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

留学宝典

美国留学宝典

史上最全留学指南

联系我们

24小时在线客服咨询

 续航教育企业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或点击下方按钮


联系电话:
+1 412-230-866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