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武汉大学清退留学生事件切入,探讨了中美大学在招生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即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和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文章指出,中国大学入学竞争激烈但毕业要求相对宽松,而美国大学入学相对容易但对学生的学术和行为规范要求严格,不达标者可能面临开除。文章对比了两国国际学生人数的现状,并分析了中国大学在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争议,包括录取门槛低、管理松散以及留学生享受超国民待遇等问题。最后,文章强调中国大学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严格招生和管理,使清退不合格学生成为常态,而非新闻,以确保教育公平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文章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5日
更新内容:更新了关于美国和中国国际学生人数的最新数据。调整了对中国大学“严进宽出”模式的解释,使其更符合“宽出”的特点。明确了乌克兰留学生乔丽娅被湖北大学开除的时间。
2023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清退92名留学生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虽然这一举措引发了大家对“学校自发清退”还是“受到政策压力”的热议,甚至猜测中国大学的国际生政策要有大的变动。但是仔细查看新闻内容会发现,此次清退的学生都存在成绩太差、违反校规校纪,或不按时缴纳学费的情况。这下轮到众多求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哭笑不得:这些难道不是最常见的美国大学开除原因吗?哪里值得新闻大书特书了?
关于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考核标准和管理方法差异的讨论早已有之,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概念,就是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和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这两种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
严进宽出
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意味着入学门槛高,但一旦入学,学生的毕业要求相对宽松。这是由于中国高考参与人数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竞争压力极大。在河南、山东、广东等高考大省,每年报考人数可以多达80-90余万人;在许多中西部省份,一本录取率始终低于10%。因此,进入中国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竞争非常激烈。
在这种模式下,“宽出”更多体现在相对于极高的入学竞争度,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管理和毕业要求相对灵活。虽然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毕业,但与入学时的激烈竞争相比,达到毕业要求的难度相对较低。例如,在过去,部分中国大学的毕业要求侧重于通过课程考试,对于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
宽进严出
相比之下,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则意味着入学相对容易,但一旦入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术和行为规范。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复杂多样,录取标准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考试成绩,学生还需展示课外活动、推荐信等多方面的能力。虽然申请过程漫长且竞争激烈,但一旦被录取,学生必须达到最低学术要求(如GPA)和行为规范,否则将面临开除的风险。
例如,在美国大学中,许多学校设有明确的学术警告制度,若学生的GPA低于设定标准,学校会给予警告并要求学生参加辅导课程,以帮助他们提高学术表现。这种机制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同时也维护了学校的学术声誉。
根据2024年的数据,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已达到约1,057,188人【4】。而中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在2023年也突破了50万,显示出两国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大学的国际生管理政策相对成熟,许多学校设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提供从签证申请到学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例如,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2025USNews美国大学排名:244)(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就设有国际事务办公室,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文化。
中国大学校园中的外国留学生,则是在千禧年之后才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大学录取的留学新生从2005年的6.1万人上升到了2014年的11.1万人,增幅为82%。留学生总数已从2011年的29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44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一个世纪以来,留学生为美国大学标榜的“校园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能忽视的贡献,引入留学生也为美国大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裨益。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大学和留学生逐渐建起了“相互促进、互相成就”的正向循环。大学为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许多留学生也成为了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人,不论是归国还是留美,都为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都曾经在美国大学就读。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博士生,他的雕像至今屹立在CMU校园中。但是最近十年,中国大学校园中的留学生虽然人数越来越多,存在感越来越强,但是针对留学生的争议和负面信息也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当中。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较低的录取门槛和大学松散的管理制度导致留学生的学术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第二,相较于中国学生,留学生能够在中国大学享受经济、设施、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优待”。
这些举措表面上是为了吸引留学生,促进中外交流,事实上不仅对于本地学生极为不公平,而且为留学生的融入制造了门槛和障碍。有些留学生不但无法成为大学社区的有力补充,反而对于学校的学术声誉和校园秩序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些富裕的家长甚至想尽办法帮孩子换一本“外国护照”,期待孩子可以走上通向国内重点大学的“捷径”。
2019年7月初,新浪微博上爆出山东大学“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的消息后,更是把在中国的留学生政策推向了风口浪尖,评论中一片“崇洋媚外”的骂声。因此,大家对于武汉大学清退留学生事件的关注,也正是充分反映了大家期待看到一个更完善、更公平的留学生引入和管理制度。
其实,“中国高校袋口应扎得更紧些”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共识,各大高校已经在逐渐采取行动,开除那些不能遵守校规校级、不能满足学术要求的外国留学生。曾在2014年站上《非诚勿扰》舞台的乌克兰留学生乔丽娅,2013年在湖北大学获得国际教育硕士后,继续攻读该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最终因为学业亮红灯,于2019年被湖北大学开除而未获得博士学位。
美国大学在解决问题和作出改变时都有一条明确的底线,那就是不能降低大学的教育质量。我们期待的,也并不是中国大学采取铁腕、或复制五花八门的美国大学开除原因,而是中国大学能够始终把提供优质教育放在首位,让优质教育的大门真正为每个学生敞开。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学清退不合格的学生能够成为常态操作,而不是“新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在招生时设定更高的标准,并在入学后加强对学生的学术和行为管理。虽然这可能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但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高标准的要求,才能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更多美国留学资讯,欢迎继续关注我们。
参考资料:
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3). U.S. states hosting the mos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year 2022/23. Statista.
2. Breitbart News: Chinese University Purges Dozens of Foreign Students
3. Human Rights Watch: “They Don’t Understand the Fear We Have”: How China’s Long Reach of Repression Undermines Academic Freedom at Australia’s Universities
4. IIE Open Doors / International Students
5.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 American Education
6. Leverage Edu: China vs USA: Which is the Better Study-Abroad Destination?
大家都在问的问题:
问题1: 文章中提到了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那么具体来说,美国大学是如何体现“严出”的呢?
文章中虽然没有详细列举美国大学“严出”的所有具体方式,但提到了学生必须达到最低学术要求(如GPA)和行为规范,否则将面临开除的风险。此外,文章也提到了美国大学通常设有学术警告制度,通过警告和辅导课程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表现,同时也是维护学校学术声誉的一种方式。这意味着如果学生无法在获得支持后仍无法达到要求,仍有可能面临被开除的风险。总的来说,美国大学的“严出”体现在对学生学术表现和行为规范的持续高要求和严格管理上。
问题2: 文章提到了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对于计划申请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这些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
文章中提到2024年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已达到约1,057,188人,这表明美国是全球非常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对于计划申请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数据意味着竞争是激烈的,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优秀的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高质量的申请文书等,才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同时,庞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也说明美国大学在国际学生服务方面相对成熟,通常设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提供从签证申请到学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这对于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支持。
问题3: 文章对比了中美大学在留学生管理上的差异,并提到了中国大学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存在的一些争议。从美国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争议是否会影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
文章中关于中国大学留学生管理争议的讨论,主要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本国大学留学生政策和管理的关注和期待,与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大学在录取中国学生时,主要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潜力以及是否符合学校的录取标准,而非中国大学的留学生管理政策。因此,这些争议本身不会直接影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然而,这些讨论也间接反映了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管理更为严格、注重学术质量的美国大学。
问题4: 文章中提到了像詹天佑、钱学森等知名人物都曾在美国大学就读,这对于如今的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有什么启示?
文章中列举了这些杰出的留美人物,旨在强调美国大学教育的质量以及留学生对各行各业的贡献。对于如今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些事例是一种激励,说明美国大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有助于培养杰出人才。这启示我们,选择美国留学不仅是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这也提醒申请者需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争取进入优秀的美国大学,并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资源,才能像前人一样,在未来做出杰出的贡献。
问题5: 文章最后提到“美国大学在解决问题和作出改变时都有一条明确的底线,那就是不能降低大学的教育质量。”这对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强调了美国大学对教育质量的重视。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美国大学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都会严格把控标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学生一旦被录取,也需要努力学习,达到学校的学术要求,才能顺利毕业。这要求申请者不仅要有优秀的申请材料,更要有足够的学术准备和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强度和要求。同时,这也保证了美国大学的文凭具有较高的含金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续航AI小助手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