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出生于日本东京,在清华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专业。他与妻子林徽因一同留学美国,回国后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梁思成致力于保护古建筑,游历各地并发表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建筑之父。他在教学、设计和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始终保持初心,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
Liang Sicheng头像

Liang Sicheng

身份简介:

中国建筑学家

中文名:

梁思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

1901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

1972年1月9日(享年70岁)

太阳星座:

学历:

专业:


著名作品


王国维纪念碑

梁启超墓

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和女生宿舍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际关系


父亲:

梁启超

母亲:

李蕙仙

妻子:

林徽因、林洙

子女:

梁再冰、梁从诫

好友:

张奚若

钱端升

金岳霖

周培源

陈岱孙

叶企孙

徐志摩

·梁启超

·古建筑

·教育家

成长经历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他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经作为领导者发动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只得流亡海外,所以梁思成是在日本东京出生的。

辛亥革命之后,梁思成带着家人回国,年幼的梁思成也顺利在北京读书与成长,先后就读于汇文中学和清华学校。

1919年,18岁的梁思成通过家人的关系,结识了年仅15岁的林徽因,当时林徽因还是北京培华女中的一名学生。林徽因也出身于高门,父亲林长民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叔父林觉民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一对青年男女门当户对,学识相当,很快在家人的主持下,订立了婚约。

梁思成最初下定决心学建筑,也是受到了林徽因的影响。林徽因在随父亲拜访英国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女建筑学家。回国后,和梁思成分享自己想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给梁思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说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合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留学美国


1923年,梁思成从清华学校毕业。由于梁启超曾经在国外游历,收益颇丰,因此他非常鼓励孩子们到国外求学。梁思成的兄弟姐妹,许多都有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22岁的梁思成,也决定和自己的未婚妻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学。

他和林徽因先到达了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短暂学习之后,正式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就读于建筑系,林徽因则因为建筑系不收女学生,入读了美术系,但是得以在建筑系旁听。二人由于天资聪颖、基本功扎实、勤奋努力,都在各自的专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27年2月,梁思成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6月又获得硕士学位。林徽因获得了美术学士学位。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对建筑学共同的热爱,让两人的“蜜月之旅”也不同寻常,他们奔赴欧洲,参观了大量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然后一同回国,正式投入了中国建筑的保护和教育工作。

穷且益坚


1928年,在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结束了欧洲建筑考察之行后,他们就受邀回到祖国。当时,中国的大学还从来没有过建筑学系,整个建筑学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与中国曾经创造过的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古建筑群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过在各国学习、生活和游历,梁思成越来越渴望能够用自己所学,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出一份力。

梁思成回国的第一站,是沈阳东北大学,他和林徽因等人一起,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吗,同时还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和建造了东北大学的主楼。

执教之余,他与同仁们考察了清昭陵的建筑群,并开始尝试保护包括沈阳钟鼓楼在内的古建筑。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一腔热情遇到了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阻挠,他的钟鼓楼保护方案未被采纳,建筑惨遭拆毁。梁思成深深意识到,不论多么困难,保护古建筑将是他一生的使命。

不久日本侵略东北,梁思成和家人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活跃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民间学术组织,当时的一批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得意识到,随着战争的爆发和蔓延,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危在旦夕。因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与时间赛跑。

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把足迹扩展到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探访和保护从唐朝到近代的古文物和古建筑群。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善化寺等,和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

梁思成将考察的的结果汇编成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也为自己日后编写《中国建筑史》保存了宝贵的资料。

建筑之父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举家南迁,先后途径天津、青岛、济南、徐州、郑州、武汉和长沙,在昆明和宜宾定居过。梁思成在1923年曾经遭遇过一次严重的车祸,身体落下残疾,而林徽因长期受到肺炎的折磨。东北西走、东躲西藏的逃难之路,极大损害了两人的身心健康。但是他们没有想过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梁林二人的美国好友、著名学者费正清回忆道,“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

1946年,梁思成得到了一个赴美讲学的机会。他受聘于美国耶鲁大学,还担任了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北京,在母校清华学校(当时已经改名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梁思成除了担任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还兼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主持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梁思成还未国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建议。

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发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希望能够让旧北京城维持原样,不受高层建筑的破坏。可惜的是,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梁思成和当时的背景市长吴晗之间也发生了多次争论。

Liang Sicheng

回头想来,如果当时的人们能更有远见一些,也许近日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雄伟壮丽、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了吧。

梁思成的一生,从父亲的流亡中开始,经历了起起落落,但是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初心,也成为了中国建筑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他确实当之无愧。

参考信息:

梁思成, Wikipedia

梁思成,百度百科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纪录片《梁思成1937》

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
1. 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有什么特别的成就吗?
2.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如何在中国建立建筑学系的?
3. 在中国抗战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境?
4. 梁思成在建筑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 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有着怎样的影响?

回答:
1. 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士和硕士学位,成绩优异。他还受聘于美国耶鲁大学讲学,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同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2.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建立建筑学系的过程中,他们先后在沈阳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同时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和建造了东北大学的主楼,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3. 在中国抗战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举家南迁,经历了东北西走、东躲西藏的逃难之路,途径多个城市。他们身体健康遭受影响,但仍坚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
4. 梁思成在建筑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上。他在保护古建筑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工作,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和保护了许多古建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5. 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有着深远影响。他致力于探访和保护从唐代到近现代的古文物和古建筑群,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努力促进了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人工智能chatGPT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美国招生协会
AIRC权威认证

2000+ TOP50
成功申请案例

7000+ 学校
独家数据库信息支持

点击了解详情

美国名校申请

现在申请 下一个介绍的就是你

续航客服微信二维码-black

咨询美国名校申请详情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点击下方按钮咨询

联系客服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

标签:
留学宝典

美国留学宝典

史上最全留学指南

联系我们

24小时在线客服咨询

 续航教育企业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或点击下方按钮


联系电话:
+1 412-230-866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