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耶鲁大学学生作弊事件为例,探讨了美国高校的学术诚信问题。通过耶鲁大学校报的调查数据,揭示了该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包括传统考试作弊和滥用处方兴奋剂等“学习特效药”。文章强调了美国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肃处理,包括可能的处分如不及格、留校察看、停学甚至开除,并指出即使是常春藤名校也面临维护学术诚信的挑战。文章最后提醒留学美国的学生务必重视学术诚信,避免因作弊导致严重后果。全文预计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更新内容:补充了关于大学生使用处方兴奋剂提高学业表现的最新研究数据,更新了作弊被抓学生的后续处理及处罚信息。
常春藤名校一直以来以世界领先的教育资源以及一流的学术水平,被很多想要来美国留学的留学生们奉为自己的“梦中情校”。但是近日,曾申请耶鲁大学(2025USNews美国大学排名:5)(Yale University)并被成功录取的学生被曝出存在考试作弊等学术不端的行为,而爆出这一新闻的,不是其他媒体或网友,而是由耶鲁大学学生主办的耶鲁大学的校报。这波自黑的操作让人在唏嘘耶鲁大学学生也会作弊的同时,不由得对耶鲁大学敢于自我揭露,自曝阴暗面的做法肃然起敬。要知道,学术不端在美国可是十分严肃的问题,学生如果出现了违反学术诚信条例的行为,就很有可能被美国大学开除。
萨拉是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她注册了一门名为“人类大脑”的心理学课程,该课程的所有随堂小测验均为开卷考试。由于是开卷考试,萨拉在每次随堂小测验中都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闭卷考试的规则让习惯了开卷考试的萨拉大吃一惊。她在考试前一天异常的紧张,甚至无法专心于复习。最终,萨拉在焦虑与不安中竟然睡着了。由于没能好好地复习考试,萨拉选择了考试作弊。她将写有知识点的小纸条在考试当天悄悄地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在前半场的考试中,萨拉的状态不错,发挥的也很好。但是前一晚没有休息好的疲倦很快的向萨拉侵袭而来。萨拉离开了考场,深吸了一口气,拿出了她事先藏在口袋里的小纸条。瞄了瞄纸条上的笔记,萨拉又重新返回了考场。
萨拉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而是反映了耶鲁大学学生在学术压力下的普遍心理。为了了解耶鲁大学学生的真实作弊情况,耶鲁大学的校报《耶鲁日报》(Yale Daily News)在2018年秋季学期对耶鲁大学内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根据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在1400名响应调查的本科生中,有17%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在考试中做过弊,29%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上一个秋季学期抄袭过其他学生的答案,32%的学生反映自己曾经看到过其他学生作弊【1】。另有3%的调查参与者没有给出答案。
而以上这些并不是耶鲁大学学生作弊的全部情况。此次调查中,还有5%的调查参与者没有就该问题给出回应。那么,很多同学肯定觉得很奇怪,这些作弊的学生都不会被耶鲁大学发现的吗?其实不然,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承认作弊的191名调查参与者中,有9%的学生反应自己曾经考试作弊被发现,而考试作弊从未被学校发现的学生竟然高达80%【1】。看了以上数据,不由得让人唏嘘,耶鲁大学的学生竟然也会作弊,而且大部分的作弊者还不会被学校发现,难道耶鲁大学的学生在作弊方面都能表现得格外优秀,做到滴水不漏?
其实这些作弊被抓的学生也会面临很多后续的麻烦事。根据耶鲁大学的学术不端政策,学生一旦被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将会面临纪律程序。处理流程通常包括由相关教职人员或委员会进行调查和听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能面临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在涉事课程中获得不及格成绩、留校察看、停学甚至开除【3】。例如,对于情节较轻的首次违规行为,可能会被处以警告或在涉事作业中判零分;而对于情节严重或多次违规的行为,如在重要考试中作弊或抄袭大量内容,则可能导致停学甚至开除。
无论是在厕所或是手机上看小抄,还是在考试中途翻书,又或是在考试过程中偷瞄他人的试卷。在参与调查的回应者中,仅有2%的调查回应者称自己曾在耶鲁大学做过弊。这是不是就说明作弊在耶鲁大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呢?其实不然,虽然通过常规作弊手段作弊的学生仅占很小的比例,但是有9%的调查回应者称自己曾在考试复习以及考试过程中服用“学习特效药”。这些被称为“学习特效药”的大多是一些处方药,比如安非他命、利他林等。这些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但在学术环境中,学生们常常滥用这些药物以提高学习效率和集中注意力。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曾经使用过这些药物来提高认知能力或专注度【2】。服用这些处方药物虽然不算是常规的作弊手段,但是这就类似于运动员在体育比赛赛前服用兴奋剂,以使自己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来取得更好的比赛效果。这对其他没有服用兴奋剂的对手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的作弊手段。
而耶鲁大学的院长春马文(Marvin Chun)在看到这次调查结果后也吓了一大跳,没想到我千挑万选的精英学生们竟然也会在考试中作弊,而且有些我竟然还发现不了?在看到调查结果后,受到不小心灵冲击的耶鲁大学院长做出了这样的回应:“我整个人都震惊了,听到这次的调查结果,我真的非常抱歉。学生们在作弊的同时,他们受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耶鲁大学的执行会员会一直以来在维护学校的学术诚信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然而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啊。”这一声明来源于《耶鲁日报》的相关报道【1】。
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耶鲁大学做这次调查可能原本是出于对自己学生,以及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信任,想通过令人满意的调查结果宣扬自己正气的校园学风的。然而没想到调查结果却将这次调查变成了一项“自杀式”操作。但是耶鲁大学的这次调查,正如翟天临学术不端的事件一样,都属于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壮举。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在维护学术诚信方面,前方仍旧道阻且长。最后美国留学中介续航教育提醒各位同学,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学术诚信的国家,学生如果出现严重的作弊行为,就很有可能被美国大学开除。
参考资料:
- Cheating at Yale: Students get honest about academic dishonesty – Yale Daily News
- Us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Cognitive and Sports Performance Enhancing Substanc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 Undergraduate Regulations | Yale University Registrar
大家都在问的问题:
问题1: 根据文章内容,耶鲁大学学生作弊的情况有多普遍?
根据《耶鲁日报》在2018年秋季学期对耶鲁大学本科生进行的调查,在1400名响应调查的学生中,有17%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在考试中做过弊,29%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上一个秋季学期抄袭过其他学生的答案,32%的学生反映自己曾经看到过其他学生作弊。这些数据表明,学术不端行为在耶鲁大学学生中并不少见。
问题2: 文章中提到的“学习特效药”是什么?使用这些药物属于作弊行为吗?
文章中提到的“学习特效药”大多是一些处方药,例如安非他命、利他林等,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文章认为,虽然服用这些处方药物不属于常规的作弊手段,但它类似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以提高表现,对其他没有服用药物的对手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的作弊手段。
问题3: 如果在美国大学作弊被抓,可能会面临哪些处罚?
根据文章内容,如果在美国大学作弊被抓,学生将面临纪律程序,处理流程通常包括由相关教职人员或委员会进行调查和听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能面临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在涉事课程中获得不及格成绩、留校察看、停学甚至开除。文章强调,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学术诚信的国家,严重的作弊行为很可能导致学生被开除。
问题4: 文章中提到,大部分承认作弊的耶鲁大学学生未被学校发现,这是否说明耶鲁大学对学术不端的监管不严?
文章中提到,在承认作弊的191名调查参与者中,有9%的学生反应自己曾经考试作弊被发现,而考试作弊从未被学校发现的学生竟然高达80%。虽然这部分数据看似表明作弊行为不容易被发现,但文章同时也引用了耶鲁大学院长的回应,他对此感到震惊,并表示学校执行会员会一直努力维护学术诚信,但仍然存在“漏网之鱼”。这可能反映了监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不能简单地断定学校监管不严。此外,文章最后也强调了美国大学对学术诚信的重视以及作弊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问题5: 文章是如何看待耶鲁大学校报曝光本校学生作弊行为这一举动的?
文章对耶鲁大学校报曝光本校学生作弊行为这一举动表示钦佩,认为这波自黑的操作让人在唏嘘耶鲁大学学生也会作弊的同时,不由得对耶鲁大学敢于自我揭露,自曝阴暗面的做法肃然起敬。文章将此举与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类比,认为它们都属于“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壮举”,让我们看到了在维护学术诚信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表明文章认可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对学术诚信的追求。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续航AI小助手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