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现状及毕业后的去向。2023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保持高位,但中美两国高校专业选择存在差异。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工科占比较大,而美国管理学、医学、教育学和工科分布相对均衡。进一步分析发现,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主要通过H1B签证,而获批H1B的留学生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占比极高。相较之下,中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多元,并未完全迎合美国市场的计算机人才需求,导致留美工作难度较大。回国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选择,受益于国内政策利好和就业岗位开放。IT互联网、金融、教育是海归就业热门行业,薪资普遍高于国内应届生,就业城市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海归具备国际视野、外语优势和专业经验,但也面临国内市场不熟、人脉缺乏和竞争加剧等挑战。文章引用了多项数据来源,旨在为读者提供客观的留美毕业去向参考。文章篇幅较长,包含图表和数据分析,预计阅读时间约为8-10分钟。
更新记录:
- 2025年4月25日:更新了最新的国际学生数量(包括中国学生)、H1-B签证申请与批准数据,增加了数据来源和更新的时间戳。补充了归国留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包括热门行业、薪资水平、就业城市分布以及海归就业优势与挑战等内容。
2023年,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热情依旧高涨。根据美国移民海关总署ICE在2023年统计的229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虽然亚洲整体学生赴美留学的数量有所波动,但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依然保持在高位,达到了约289,530人【1】。在这个大背景下,续航教育留美趋势研究团队对大家所关注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美高校在专业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从数据看中美高等教育发展差异)中也分析过,中国大学生人数早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两国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却有非常大的差异。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大学毕业生总人数为4,870,000人,其中工科类学生数量巨大,约1,565,928人,占总毕业人数的1/3,接下来管理学约80万位居第二,文学、艺术以接近40万毕业生人数居第三第四位。而美国大学在2022年的毕业生分布则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排名第一的是管理学,总毕业人数约70万,占总人数23.4%,接下来的是医学和教育学略超40万,而工科毕业人数则为37.9万仅排第四位。可以看到美国在医学、教育学、历史学和哲学毕业人数上甚至都超过中国毕业生。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教育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美国国家教育部数据中心
PS:由于中美两国在学科分类上稍有不同,中国分了13个大类而美国有近40个大类,我们在这里也是尽量把美国的的学科分类统一合并归类成中国的学科分类,肯定会有一些分类相互交叉,不过在数据上应该都属于小众,不影响分析。
接下来再送大家一个福利,给大家看一下美国Top300高校毕业学生最多的几个专业吧(中国教育部数据只细分到大学科而没有专业细分所以无法做对比)
如果想看美国大学大分类毕业人数的变化可以查看下面这个图标,拖动图标下方滚动条可以查看不同年份数据:
接下来我们则要着重分析一下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的专业选择,因为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加减法,留在美国工作的留学生+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事实上,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学生和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都是有统计数据可以查询的,那我们在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自然可以得出回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情况了,这些分析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我们留学生的专业分布,所以我们的调查也集中在来美国留学和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以及其各自的专业分布。
一、究竟有多少中国留学生获得了H1B签证?他们又都是来自哪类专业的?
留在美国工作的留学生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历工作许可抽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H1-B抽签。根据美国移民服务局(USCIS)公布的最新2024财年H1-B抽签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占了美国总留学人数近1/3的中国留学生,获批H1-B的数量约为22,000人,占总比约14%。而占美国总留学人数约1/6的印度留学生获批的H1-B数量却达到了惊人的约110,000人,占比约69%。造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留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有非常大的差异。
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的报告,H-1B签证的申请和批准过程在近年来经历了一些变化。2025财年,H-1B签证的年度配额为65,000个,另有20,000个名额专门为在美国高等院校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外国专业人士保留【7】。2024财年,USCIS收到了470,342份注册申请,最终批准了110,500份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申请数量有所波动,但在H-1B签证申请中,竞争依然激烈。
这份报告还有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所有获批的H1-B留学生中有将近70%的岗位是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所有留美的留学生中有70%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这个比例在2023年略有下降,但也高达65%。从上述数据中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现阶段对留学生开放的岗位需求基本上都是计算机相关岗位。
带着这个70%的比例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根据Open Door 2023年的数据显示,来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最多的三个方向为商科(25%)、工科(20%)和STEM专业(55%)。从2010年到2023的国际教育协会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三个方向的留学生占比基本稳定保持在75%左右,其中STEM专业大概占了45%左右,各自的变化也并不大【3】。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数据看出,中国留学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并没有特别的去迎合美国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艺术类留学生在近7年增长了一倍有余,而语言类留学生是在逐年减少。但这些相比于商科和STEM专业仍是中国留学生选择的少数。
1、中国留学生就读专业统计
在STEM大类下,中国留学生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性。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外,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等交叉学科专业也备受青睐。这些专业通常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商科知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数据分析、金融建模、量化交易等领域。同时,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传统工科专业也依然吸引着部分中国学生,但相较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这些领域的H1-B获批率可能略低。
商科方面,中国留学生的选择也较为广泛,包括金融(Finance)、会计(Accounting)、市场营销(Marketing)、管理学(Management)等。其中,金融和会计是较为热门的选择。然而,与STEM专业相比,商科专业的H1-B获批率普遍较低,因为这类岗位通常不被认定为“专业职业”(Specialty Occupation),申请H1-B签证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一些与技术结合紧密的商科专业,如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其H1-B获批率相对较高。
2、印度留学生就读专业统计
同样,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留学生就读的专业统计结果,非常明显的差异就是印度留学生STEM专业占了将近80%,人数基数大是印度留学生在最后H1-B的抽签中可以占到如此大比例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同时,这个比例从2010年开始一直持续增加,我们可以猜测印度留学生为了迎合美国就业需求,这个比例在将来也一样会保持这个增加的趋势。造成这两国留学生专业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留学的目的:
根据Foreign Policy调查显示,78%的中国学生表示来美国学习主要原因是美国高质量的教育水平,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自我、开拓眼界;而印度留学生来美国留学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留在美国工作,自然在专业选择上就要迎合美国就业岗位的需求,体现在数据上就是70%的计算机相关的岗位需求造就了印度80%的理工科留学生比例;而中国留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就会更倾向于自身的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上面,从而比例分配更加合理。
二、专业选择并非迎合市场需求,工作形式相对严峻
从上面的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中国留学是要留在美国工作其实非常难。根据美国移民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23年H1-B中国留学生获批只有18,000人【2】,而该届毕业生从美国教育部的数据上显示大致为1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只有1/7的中国留学生获得了美国工作签证,而这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计算机相关的岗位。留给其他专业的岗位可能只能以“百”来计数,难度可谓是非常大。另外,对于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而言,在找工作时依然会遇到很多情况,比如:大部分的美国科技公司的岗位逐渐被印度学生占据;同时,留美政策也有缩紧的趋势,如:美国移民局最新的消息宣称办理签证材料不齐会直接拒签;以及,各大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公开或者非公开的表示不再接受留学生申请岗位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加大了中国留学生留美工作的难度。
三、留学生回国政策利好,就业岗位开放
留美工作的难度增大,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后都选择了回国发展。一方面,中国留学生留美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中国对归国留学生政策的利好,不论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千人计划还是留学生落户政策都极大的鼓舞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工作。
根据多项2024年的调查和报告显示,归国留学生的就业情况呈现出新的特点。IT互联网、金融、教育是海归就业最集中的三大行业。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厂、科技公司对拥有海外背景的技术人才和产品人才需求旺盛。金融行业对海归的吸引力依然强劲,尤其是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等领域。教育行业也吸引了大量海归,特别是在国际学校、语言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
在薪资方面,海归的起薪普遍高于国内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门行业。然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薪资差距会逐渐缩小,个人能力和工作表现成为决定薪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就业城市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依然是海归就业的首选,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目光。这些城市在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归国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外语的优势;在海外学习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然而,海归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国内就业市场的不熟悉;缺乏国内人脉资源;部分海外学历在国内认可度不高;以及海归数量增加带来的竞争压力。
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归国留学生的整体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大约有40%的留学生在回国一个月内找到了他们的第一份工作,37%的人在三个月内找到一份工作,大概14%的在3-6个月内求职成功,只有9%的人花了一年甚至更久来找到一份工作。
但是,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同样不是没有风险,虽然出国留学的背景为留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海归与海归之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重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也是长时间没有回国的海归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这里要回归出国留学的初衷: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此来提升自己,只要我们坚持这个初衷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 SEVIS BY THE NUMBERS
- 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
- IIE – Open Door – Fields of Study
- IIE Open Doors 2023 Report
- Employment in China – statistics & facts | Statista
- China’s primary sector workforce sees first increase in decades as migrants back on the farm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H-1B Visa Program Fact Sheet | 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
大家都在问的问题:
问题1: 文章提到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主要原因是追求高质量教育,那么美国大学的教育水平具体有哪些吸引中国学生的地方?
文章提到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美国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这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美国大学在多个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具体体现在:首先,科研实力雄厚。许多美国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团队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研究、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其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美国大学普遍采用小班教学、研讨会、项目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课程设置广泛且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丰富的专业课程,并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实现跨学科学习。此外,师资力量强大。美国大学吸引了全球顶尖的教授和学者,他们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最后,注重实践和创新。美国大学鼓励学生参与实习、社团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综合能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美国大学吸引中国学生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问题2: 文章数据显示,印度留学生获得H1-B签证的数量远多于中国留学生,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对于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除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还有哪些专业相对容易获得H1-B签证?
文章指出印度留学生在H1-B签证获批数量上远超中国留学生,且绝大多数获批岗位是计算机相关工作。这表明计算机相关领域是目前在美国寻找工作并获得H1-B签证的主要方向。对于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如果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获得H1-B签证的难度确实会增加。然而,文章也提及在STEM大类下,除了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也备受青睐,这些专业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商科知识,毕业生在数据分析、金融建模、量化交易等领域有较强竞争力,H1-B获批率相对较高。此外,虽然传统工科如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的H1-B获批率可能略低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就业机会。在商科领域,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等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其H1-B获批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如果非计算机专业,建议选择STEM大类下的交叉学科,或者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商科专业,以提高在美国找到工作并获得H1-B签证的概率。
问题3: 文章提到了归国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对于即将毕业并考虑回国发展的留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并克服可能遇到的挑战?
文章详细分析了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包括优势和挑战。对于即将毕业并考虑回国发展的留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并克服挑战:首先,充分利用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在海外学习期间积累的国际视野、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以及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这些都是国内许多企业所看重的特质,特别是在涉及国际业务或跨国合作的公司。其次,强调在海外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针对目标行业和岗位,梳理自己在海外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参与的实习、项目等实践经验,突出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积极建立和拓展国内人脉资源。在海外学习期间,可以多关注国内行业的动态和信息,通过校友会、行业协会、招聘会等渠道提前建立国内的人脉网络,这对于了解就业市场和获取就业机会非常重要。第四,提前了解国内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在回国前,充分调研国内目标行业的市场情况、企业文化、招聘流程等,避免因不熟悉国内环境而影响求职。第五,保持开放心态,灵活调整职业预期。海归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部分海外学历认可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职业预期,不拘泥于特定岗位或薪资水平,先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最后,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内文化环境。长时间在海外生活可能导致对国内文化环境不适应,要积极主动地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尽快融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问题4: 文章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倾向于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而非完全迎合美国就业市场需求,这导致了部分专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难度较大。对于这类专业的留学生,如果回国发展,有哪些可能的就业方向或策略?
文章提到部分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更多是出于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而非完全迎合美国就业市场的计算机相关岗位需求,这使得他们在留美就业方面面临挑战,回国发展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对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如果回国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就业方向或策略:首先,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特定行业。例如,学习艺术的留学生可以进入国内的文化艺术机构、设计公司、媒体行业等;学习管理学的可以进入各类企业、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尽管直接对口的岗位可能有限,但很多行业都需要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其次,考虑进入教育行业。国内对于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在国际学校、语言培训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可以利用自身的海外教育经历和语言优势从事教学、管理或研究工作。第三,探索新兴行业和交叉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领域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例如,学习商科的可以关注数据分析、市场研究等与技术结合的岗位;学习人文社科的可以关注文化交流、内容创作、国际关系等领域。第四,考虑考取国内相关资格证书或进一步学习。部分专业可能需要考取国内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就业,或者可以考虑在国内继续深造,攻读与国内市场需求更匹配的专业或方向。第五,关注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可能对专业背景的要求更灵活,也更看重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潜力,可以为非热门专业的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第六,利用海外资源和经历从事国际相关工作。例如,在跨国公司、外贸企业、国际组织等从事与国际业务相关的工作,利用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海外经验。总而言之,对于非热门专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策略,不能局限于传统对口岗位,要积极探索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关的多元化就业机会。
问题5: 文章提到H1-B签证年度配额有限,且申请竞争激烈。除了通过H1-B签证留在美国工作,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还有哪些可能的途径留在美国?
文章强调了H1-B签证的激烈竞争和有限配额,这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主要障碍。除了H1-B签证,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还有其他可能的途径留在美国,尽管这些途径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难度:首先,通过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实习期留在美国工作。OPT是留学生毕业后获得的短期工作许可,通常为12个月,STEM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额外24个月的延期,总共36个月。这是留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寻找长期工作机会的重要途径,但OPT本身不能提供长期居留身份,最终仍需要通过其他签证途径(如H1-B)才能合法长期留在美国。其次,通过其他工作签证类别。除了H1-B,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工作签证,例如L-1签证(公司内部调动)、O-1签证(杰出人才)等。这些签证类别有特定的申请条件,并非所有留学生都能符合。例如,L-1签证需要在美国和母公司都有雇主,且员工需在母公司工作满一定时间;O-1签证要求申请人在特定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第三,通过投资移民(EB-5)留在美国。投资移民需要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并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门槛较高,且申请过程复杂漫长。第四,通过亲属移民。如果留学生在美国有符合条件的亲属,可以通过亲属关系申请移民,但这取决于亲属的身份和关系类型。第五,继续深造。一些留学生会选择在美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如硕士、博士),从而延长合法居留时间,并在毕业后再次寻找工作机会。第六,通过创业。少数留学生可能会选择在美国创业,如果创业项目符合特定条件并获得投资,有可能通过创业相关的签证或绿卡途径留在美国。需要强调的是,除了OPT,其他途径通常比H1-B更难获得,且都有严格的申请条件和限制。因此,对于大多数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而言,H1-B签证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但了解其他选项可以为规划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续航AI小助手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