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作弊背后的心理学:人越多,胆越肥?

续航客服微信二维码-black

紧急应对微信咨询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点击下方按钮咨询

联系客服

文章主要讲述了印度大学生在考试中头戴纸箱作为防作弊方法、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生因涉嫌集体作弊面临考试成绩作废或被开除的危险,以及群体行为对作弊行为的影响。文章指出群体作弊可能让个人觉得责任降低、加大作弊概率,同时也提到高科技设备对作弊行为的催化作用。文章强调了重视学术诚信和尊重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对作弊行为保持警惕态度。总结全文,提倡学生应当以正视学术诚信的基本态度,谴责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估计全文阅读时间约为10-12分钟。*

最近一组印度大学生在考场上头戴纸箱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这些学生就读于印度卡纳塔克邦哈韦里(Haveri)的巴格特大学预科学院。校方为了避免学生考试时左顾右盼,抄袭作弊,规定纸箱只有一面切开一个洞,让学生只能看到前方。虽然发言人事后表示这个做法是“自愿的,实验性的”,但是网友还是纷纷表示这个防作弊方法让人啼笑皆非。毕竟,如今的大学生几乎已经不屑于“偷瞄别人答案”这样的低级做法,隐蔽、多样、甚至高科技的考试作弊手法已经层出不穷。美国大学作弊被抓的案例里,许多都与社交网络密切相关。

最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简称UT Austin)的大约70名学生因为涉嫌“集体作弊”,面临考试成绩自动作废或被开除的危险。9月20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学系的教授约翰·卡佩尔曼(John Kappelman)给他所教授的人类学入门课程全体学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题目让所有人心里一惊,“对你们许多人来说,今天是糟糕、可怕、令人心慌的一天”。

原来,卡佩尔曼教授得知,他所教授课程的考试信息在GroupMe的学生聊天群组中被提前“剧透”了,而这个班级有超过一半(大约70人)的学生都是这个群组的成员。学期伊始,卡佩尔曼就明确指出哪些行为属于作弊或学术不端,其中考试信息泄露这一条显然属于其中之一。他在邮件中说:“人类学入门课程的规则很明确:学生不允许询问、讨论或分享与考试或实验相关的信息。”这封邮件的效果正如它的题目一样可怕——一名匿名学生说自己是在课堂上收到邮件的,当时就心态崩溃,哭了出来。据她回忆,在月初人类学课程第二次考试期间,一位学生在GroupMe上发帖,询问考试内容,而另一名学生回答了课程教科书的概念清单。短短几个小时后,卡佩尔曼教授就发来电子邮件。

卡佩尔曼教授拒绝就此事进行评论,理由是大学调查正在进行中。UT学生事务部办公室发言人莎拉·肯尼迪(Sara Kennedy)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对被告学生进行审查,以确定他们是否会受到挂科或其他纪律处分。GroupMe是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的短信应用程序,但是这已经不是GroupMe第一次使学生陷入学术诚实的困境中。201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就曾指控83名学生通过GroupMe进行“未经许可的合作”。

虽然不少涉事学生认为自己是“无辜受到牵连”,也有不少评论表示惩罚全部学生有些不公平,“不应该因为两三个人的行为惩罚七十多个人”。但是至少这一事件深刻说明了一个事实:当人身处一个“集体”当中时,对于包括作弊在内的“不恰当行为”的敏感性会大大降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A同学直接向B同学发信息询问考试内容,B同学对于这个信息的警惕性会较高,比较容易主动思考这个行为是否恰当;而如果A和B同属于一个群组,A发出询问后,B的警惕性就会降低。

群体作弊背后的心理学:人越多,胆越肥?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行为心理学家阿莫斯·舒尔(Amos Schurr)团队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群体行为是否让作弊变得更容易接受,而许多实验的结果,能够验证这个假设。舒尔表示,“我们都是社会动物——在群体中工作时,我们都会遵循这个群体所确立的规范。”中国的古话“法不责众”,其实也正是说明群体行为对于个人的影响力。当作弊这样不良群体行为涉及的人数规模很大时,群体中的每个个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必要检举揭发;自己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变小;自己更容易把责任归结到他人身上;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减轻或逃脱惩罚(尽管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2007年,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曾经发生群体舞弊案,34名学生期末开卷考试答案雷同。这个案例就能很好得印证上述心理。首先,作弊发生在“开卷考试”时期,比起常规考试,开卷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往往更难追踪和界定;其次,涉案学生高达34名,是学校历史之最,人数越多,个体压力越小;此外,在34名涉案学生中,有至少13名是国际学生,这就使得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分别在潜意识中期望教授会因此网开一面,或是把责任推向“另外一边”。

高科技在群体作弊行为中起到的催化作用也不能忽略:各种堪比谍战片道具的考场设备(例如耳机、眼镜)层出不穷,让科研人员不得不加快反作弊技术的研发。如果学生在开卷考试、小组作业、课后讨论等方面使用上文中提到的GroupMe等社交软件,学校事后调查的难度也会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变得很大。对于“无意识”或者“被动”涉及群体作弊的学生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很难界定自己和群体的行为,同时被社交和从众的压力所控制。想想看,如果被动作弊的结局未知,而主动举报的结果是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社交圈边缘化,普通大学生会选择哪个结果?

“不可接受的行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对于任何人来说,似乎都难以界定。答案完全取决于人们看待自己行为时的视角。”舒尔总结道。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对他人的行为是否会加大自身的不诚实概率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视角可以抵消作弊带来的任何诱惑。美国大学作弊被抓的严重后果虽然具有警醒意义,但是对于作弊行为(包括个体和群体作弊)的敏感性和敬畏之心,才是每一个学生应该看待学术诚信的基本角度,和尊重学术诚信的基本态度。 更多美国留学干货分享,欢迎关注续航教育。

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1. 为什么近年来美国大学作弊案例频频发生?
这可能与社交网络的普及有关,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也更加容易,增加了作弊的机会。
2. 群体作弊的案例中,学校通常会如何处理涉案学生?
学校通常会进行调查并对涉案学生进行评审,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惩罚,包括挂科、开除等纪律处分。
3. 群体作弊行为与个人作弊行为相比,学术界更关注哪一种?
学术界更关注群体作弊行为,因为其涉及学生之间的合谋和共谋,对学术诚信造成更大的破坏。
4. 高科技设备在群体作弊行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使得学校反作弊技术更难应对,也增加了学生作弊的隐蔽性和难以被追踪的性质。
5. 除群体作弊外,个人作弊在美国大学中也是常见现象吗?
是的,个人作弊在美国大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包括抄袭、作弊,甚至涉及购买论文等行为。
6. 个人和群体作弊之间有哪些明显的区别?
个人作弊是由个体单独实施的违规行为,而群体作弊通常涉及多人共谋,共同实施,危害更广泛。
7. 群体作弊案例中学校如何确保公正执法?
学校会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确保在对待涉案学生时做出公正和合理的决定,还会依据学校的学术诚信守则对违规行为进行确认和处理。
8. 针对作弊行为,美国大学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和打击?
美国大学可能会加强对学生的作弊意识教育,制定更加严格的考试监管规定,增加反作弊技术应用,同时也会对查实的作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示范,以起到警示作用。

*简介与问答内容由人工智能chatGPT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发散,仅供参考,如有冲突请以正文内容为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Forward Pathway LLC,官网地址:www.forwardpathway.com)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美国续航教育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同时在中国上海和深圳设有续航教育分部。续航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发展与趋势,提供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及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的双重认证。

美国招生协会
AIRC权威认证

100%
开除应对成功率

2天内
获得合作院校I-20

点击了解详情

留学紧急应对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第二次机会

续航客服微信二维码-black

咨询紧急应对详情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点击下方按钮咨询

联系客服

觉得有用的话就评价/分享一下吧~

留学宝典

美国留学宝典

史上最全留学指南

联系我们

24小时在线客服咨询

 续航教育企业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或点击下方按钮


联系电话:
+1 412-230-866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